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何有人在你想离婚时还劝你生孩子

吴在天 不懂点心理 2022-11-15

黄子华在栋笃笑《拾下拾下》里面说过这样一个段子:

有些婚姻濒临破裂的夫妻,他们会觉得,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,夫妻迟早会散掉。所以不如面对现实,生个孩子。

夫妻感情不好闹离婚还生孩子?

黄子华学这位丈夫的语气说:

“有了孩子,我跟我老婆还怎会是有问题的呢?你没看到我老婆这么大的肚子吗!?老婆,我一定爱你啦!你这么大的肚子!对吧?你也爱我的啦,你这么大的肚子!”

段子的背后,好像是一道证明题,为了证明什么呢?

1


网上有则新闻,说9岁男孩雨夜寻母,却被外公外婆拒之门外。

这个小男孩由于父母离异,他便自己去外婆家找妈妈,却迷路走上了高速公路,雨夜里浑身湿透躲在护栏处。当民警发现他并送他到外公外婆家时,却被告知已断绝了关系,不让这个孩子进门。

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,夫妻双方关系破裂,孩子就必须站队某一方,和另一方决裂。可无论如何,孩子都是无辜的呀。

但是,成年人之间已被愤怒遮住了眼睛,孩子已不是孩子,而成了破碎父母相互攻击的武器。

很多的夫妻,在婚姻关系结束之前,各种分歧、争吵甚至打斗,指责、谩骂对方无法沟通,不可理喻!后悔自己当初怎么瞎了眼,找了这么个人!

离婚会导致双方内在自我产生无助感。

这时候,离婚的双方都很难做到去全面客观看待事情,而会一遍遍想——我失败了。

离婚的挫败会让他们进行严重的自我攻击,为转移这些无助感,转移可怕的自我攻击,就转而攻击孩子和前妻/夫。

所以,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这么一种情形,父母离婚了,一方对另一方有着巨大的愤怒,甚至是仇恨,而且不断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:你的爸爸(妈妈)不要你,他(她)是坏人……。

孩子本能的会渴望得到父母的爱,但从小听到的却是爸爸(妈妈)是如何的不好,这样就引起了孩子内心的分裂。

孩子很容易会受到离婚后拥有抚养权的一方的影响。

如果这时候一直对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,对这个孩子以后的亲密关系也有很大的影响。因为孩子最先接触的亲密关系的模版竟然是如此的不堪,而他正是从这种关系中成长和学习的。

2


很多的离婚,都有个特征,就是很难再继续尊重彼此。

为什么呢?

孙隆基在《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》里面说到,我们只能够只能爱家人,一旦不是家人的身份了,就不能将对方纳入到我们内心的集体自我。所以,你对于我而言,你对于我们家族而言,就是非人。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
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,男孩雨夜找妈妈,外公外婆会把他拒之门外,因为女儿的离婚,对他们内心产生的冲击,他们没有办法去接纳,他们内在的情感客体也是不稳定的。

如何理解这种情感客体的稳定性。

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·克莱因认为,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状态,就是把世界分为好与坏。

比如婴幼儿,如果离开了成年人就无法生存,生存的本能会让婴儿产生对死亡的焦虑。

为了降低焦虑,婴儿把部分死本能投射成坏的客体,生本能则投射到外部产生好的客体,这些好的和坏的客体又被婴儿吸收进自己的内心世界,在婴儿的内心世界就有了好的内在客体和坏的内在客体了。

3


这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防御机制:分裂

简单来说,分裂的防御机制就是,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,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。或者,你现在恨着你曾爱过的魔鬼。

我们在用到这种防御机制的时候,常常会认为某个特定的人,要么是只有爱,要么是只有恨和敌意,而不能看到绝大多数人,都有可能同时具有可爱和可憎的品质。

特别是,边缘型人格和精神病性患者,会把一个个体的所谓“好”与“坏”分裂开来,并且在同一个个体身上看到两种极端,但是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里,比如昨天你是天使,今天你就像恶魔。

分裂并不仅仅出现在精神病人或者边缘型人格的人身上,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。爱一个人的时候很爱,恨一个人的时候很恨。同样的一个人,爱他的时候只有优点,厌他的时候满是缺点。

很多人可能还有过这样的感受,某个时刻,感觉很好,觉得生命如此美好;某个时刻,有些事情,就觉得整个生命都被否定了。

很有可能是因为,内在的情感客体不够稳定。

4


若从小能够得到足够好的情感养育,孩子可在三岁时形成内在客体的稳定感。此后,他能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情感,并能容纳关系中的缺憾。

情感客体稳定性,即心中住着一个爱的人。

客体稳定性的形成,来自于养育者对孩子生命成长最初的那几年,他们所构成的关系。

克莱因说:“好的内在客体”需要婴儿在养育环境中不断重复好的体验,才能建立起来。

孩子将爱自己的妈妈,内化到自己内心深处。好的客体,就是心中住了一个爱的人,因为有爱,所以可以承受分离,因为有爱,所以能够独处。因为他相信有爱,而这种爱,就存在于心。

若内心缺乏了这种客体的存在,分离的每一刻,都像是永远,每一刻的分离,都像是生离死别。

离婚,常常就有种,你将我置于死亡之地的感觉。所以,所有的爱都化作了恨,所有的情都变成了怨。

5


很多人无法接受离婚,不但是无法接受婚姻的破裂,更难接受的,是内心的破碎。

所以我们也常常看到,有些婚姻不好濒临离婚,但又还没生孩子的夫妻,常常会有周围的人在劝他们,再生个孩子就好了。甚至夫妻俩可能也有这种,生个孩子就好了的想法。

似乎生个孩子就可以帮助这段婚姻。

似乎生个孩子就可以证明彼此是有爱的存在。

似乎生个孩子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婚姻不会破裂,自己的内心也不会破碎。

但是,孩子真的不是婚姻的武器,也不该成为修复夫妻情感的工具。

生个孩子,也许可以分散情感的矛盾,但却未必整合得了破碎的心。

缺乏情感客体稳定性的人,要认识自己的内在。比如,你是否不能容纳关系中坏的那部分,你是否会将婚姻所有的错误都归集于对方,你是否能承担属于你自己的那部分责任。

心理咨询中常常会有个设置,就是固定咨询时间和咨询周期,这就相当于构建一个稳定的关系,这种设置,就有点像是在来访者的内心重新建立一个稳定的客体,重新整合内在的爱与恨。

整合,是所有人一生都会面对的课题。

如果,离婚不可避免的话,那也要意识到,婚姻结束的是夫妻关系,不是亲子关系。

如实地告诉孩子,父母的分开,是父母之间的事情,和孩子没有关系。无论父母间的关系变得怎么样,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,而父母也永远爱着孩子。

孩子,无需承受父母婚姻破裂的责任。

孩子,也不该是父母婚姻的武器。

作者:吴在天,二级心理咨询师,心理行业从业7年,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。

微信公众号:不懂点心理(ID:bddpsy)


不懂点心理

怎么做自己

bddpsy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